罗红

先后主导和参与装配式栈桥桥台、多护筒施工工艺等科研项目,取得明显经济效益。主导研究《山区桥梁工业化成套技术》、《隧道装配排水、电缆沟》、《兆瓦级无碳供电车》、《智能挂篮》、《智能液压爬模》5项课题,在智能化、少人化、降低碳排放等方面取得一定效益。主持《预制装配式水下系梁施工工艺研究》,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,实用新型专利1项;主持《高速公路扩宽施工道路倒流及通行管理研究》,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,实用新型专利2项;主持《装配式钢栈桥桥台研究》,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,获得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工法1项,获得四川省住建厅工法1项;主持《复杂厚砂砾石覆盖层逐节沉放多层钢护筒桩基施工工法》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,获得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工法1项。

截至目前,发表论文《桥梁短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损失的补救措施及补救办法》、《在桥梁施工狭窄地段实施多台其中设备交替抬吊工艺》,获得国家级工法2项:《复杂厚砂砾石覆盖层逐节沉放多层钢护筒桩基施工工法》(第一作者)、《装配式钢桥台临时钢栈桥施工工法》(第三作者),发明专利5项,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,其中装配式相关专利11项:《预制装配式水下系梁的施工方法》、《一种装配式钢混盖梁》、《装配式墩柱连接结构》、《装配式桥台结构及应用其的装配式桥台》、《装配式双壁钢套箱》、《一种装配式预制桥墩》、《装配式桥墩施工的辅助工装》、《一种预制装配式桥面结构》、《一种中系梁及装配式墩柱》、《一种装配式城市公路隧道环平推组装系统》、《一种装配式城市公路隧道环同步限位轨道》,获2021年第二届“交建杯”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,四川路桥2022年度优秀创新员工,为技术质量安全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。